2020
<觀莫亭欣「我們交換了體味,不再見」 對於個人,對於社會 存在過的感情留住及留不住>, 立場新聞 (www.thestandnews.com/art/), 21-1-2020, 曾家輝
2017
有關參展Hong Kong Human Rights Arts Prize 2017 Shortlist之報導:
-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rts Prize 2017>, Time Out Hong Kong (www.timeout.com.hk), 1-12-2017
- <HKFP Lens: Artists shortlisted for Justice Centre Hong Kong’s Human Rights Arts Prize>, Hong Kong Free Press (www.hongkongfp.com), 2-12-2017
- <香港人權藝術獎2017作品展覽>, Timable HK (timable.com), 2-12-2017, Cynthia Chan
- <10 must-see exhibitions in Hong Kong this December>, Lifestyle Asia Hong Kong (www.lifestyleasia.com), 4-12-2017, Evelyn Lok
- <【約你看藝術】本周好展覽>, 橙新聞 Orange News (www.orangenews.hk), 5-12-2017, 聊藝術-陳正偉
- <香港人權藝術獎2017公佈 競投作品支持藝術家及人權組織>, 香港01藝文創意 (www.hk01.com), 8-12-2017, 陳奉京
- <【人權藝術】你看不到,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明周文化 Ming Pao Weekly, 8-12-2017
有關參展走夜巷DUSK RAT RUN之報導:
- <Artists’ flash mob to give Hong Kong back alleys splash of colou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ww.scmp.com), 18-11-2017, Kylie Knott
- <There’s a one-night flash mob art event happening in Kwun Tong this Saturday>, Time Out Hong Kong (www.timeout.com.hk), 20-11-2017, Olivia Lai
2016
有關參展《初試啼聲3》藝術計劃 "First Smash 3" Art Project HK New Generation Arts Force之報導及藝術評論:
- <初試啼聲中的新人第一炮>, Pixelbread 像素麵包 (www.pixelbread.hk), 12-7-2016, 曾家輝
- <【展覽】年輕藝術家「初試啼聲」 感受最真我創作>, hk01/好生活 (www.hk01.com), 15-8-2016, 鄺曉恩
<莫亭殷 斷指標本訴説手的故事>, 香港01周報/香港風格/創作筆記, 第0020期, C/10, 22-7-2016, 黃正軒
《初試啼聲3》藝術計劃之展覽出版物 Exhibition Publication of "First Smash 3" Art Project HK New Generation Arts Force:
“初試啼聲3” 藝術計劃入圍藝術家: 莫亭殷 "First Smash 3" Art Project Finalist : Mok Ting Yan, Art Experience Gallery, 16-6-2016
**correction on 2:30-2:33:
而且我咬香口膠的動作很私密
And the actions of chewing the gum is very intimate
**correction on 2:30-2:33:
而且我咬香口膠的動作很私密
And the actions of chewing the gum is very intimate
有關個展《或許已溶入血液再也分不開 Perhaps has melted into the blood and no longer be separated》之藝術評論:
或許已溶入血液再也分不開
文/蕭佑任 「許多肉色塊體溢出甜膩的氣味已有些腐敗,隨之映入眼簾的是不斷咀嚼與捏製的影像;腦中自然地補上食用口香糖時使用口腔的喳喳聲,影像中人物手上沾染的唾液也帶出些許不快。」 由往常居家物件所構成的展示間讓人有種不請自入的懊惱,空間主人像是給了邀請卻不願現身般使人躊躇。而這些物件卻讓客人們的謎團越滾越大。 藝術家莫亭殷的作品圍繞著源於她的虛構人物「我」;「我」迷戀不同生、死之 物的塊體:大部份的塊體源於人的軀幹,而這個迷戀是具有搜奇性的,以自製容器的收納與編列來彰顯「我」的存在。 當身體經過肢解分離出「別塊」i 後,單獨出現的別塊具有相當的獵奇性,手指可以被視為最能夠代稱身體(擁有者)的部分。現實中,我們可以藉由辨認手指的特徵、指紋來追索軀體的身份,但在作品中的「手指」沒有這些生物特徵,只有個形象上的軀殼(也就是手指的形體),手指們是由作者咀嚼、捏製的口香糖而構成迷你肉身,肉身中夾雜了藝術家的唾液與口腔中的碎屑;她將身體的一部份放置在「我」所搜藏的手指中。這個選擇或許敘述了藝術家想要展現的欲望宣言,甚至是鋪陳出的另一個存在:藝術家宣示的「我」的存在,而在這樣陳設的系統中,手指的原主人(擁有者)是誰也不再重要了,我們只是作為被邀請觀看的客人罷了,去窺視藝術家自我/「我」的相互證明。 展場中間那毫不遮掩的碩大投影紀錄裡,不同顏色的口香糖,透過口腔的調製,像是煉金術般,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地煉成。除了滿足於「我」這個分離出的角色具現也像是留下自我解慾的證據,就像是《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中的葛奴乙不斷收集年輕女子的味道以補完自身沒有體味及滿足他那優於常人的嗅覺那樣的欲望體現。展出中,手指中唾液卻未曾停歇消化的工作,隨著時間與環境,手指不斷腐敗而生出的各色黴斑、汁液,又好 似證明了藝術家身體存在於手指的證據。或許,這些手指不止體現了「我」的鋪 陳,也在這樣的製成到腐敗中,留下了對自身存在的線索與證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 i 將自然認知中完整的軀幹作為一個完整的塊體,分離出的部分在這裡,暫稱為別塊。 |
2015
<夢想系《夢想集作005 - 麥曦茵攝人的夢》完成作品>, NETVIGATOR X MOOV - 夢想系, 14-12-2015
<夢想系《夢想集作005 - 麥曦茵攝人的夢》完成作品>, by director Zack Lee, Full version of interviewee MOK Ting-yan
有關參展《台北藝術自由日2015 Taipei Free Art Fair 2015》之報導:
- <超解放自由日 2015 TAIPEI FREE ART FAIR>, La Vie, 2015年11月號, 27-10-2015, 歐陽辰柔
- <解放環境X藝術 2015台北藝術自由日>, 全球華人藝術網-藝評文章 (artmagazine.com.tw), 11-11-2015
- <互動不設限 台北藝術自由日解放創意>, 政大-大學報, 13-11-2015, 洪與成
- <Taipei Free Art Fair 2015 台北藝術自由日>, FLiPER (flipermag.com), 14-11-2015
<Where Do The New Batch of CUHK Fine Arts BA Graduates Go From Here?>, CoBo (www.cobosocial.com), 12-8-2015, Qiu-yi Wang
<浸大視藝與中大藝術畢業展——何謂好的作品?>, 三角志, 第50期, P.2-5, Jul 2015, 月亮
<The Works: Art graduation shows at three universities, Partick Lui x dapaidong, Eastman Cheng's dot>, RTHK, 24-6-2015
2014
莫亭殷 Mok Ting-yan, Vivien / 燃點!香港藝術創意閃現 Ignite! Lightning Talks by Hong Kong Artists, ArtPromotionOffice, 23-2-2014
<藝術何價-藝術春展>, 藝頻報導, 2-2-2014
2013

<創意生力軍的新銳探索>, 明報周刊, 第2330期, P.66-67, 6-7-2013
「中大藝術系學生透過虛構的人物故事創作《再見維特》裝置,現場佈局甚具心思,成品貫徹院校的人文氣質。」
「中大藝術系學生透過虛構的人物故事創作《再見維特》裝置,現場佈局甚具心思,成品貫徹院校的人文氣質。」
2012
2011
© 2013 Mok Ting Yan